在中国的传说里,人是由大地之母——女娲创造的。
相传女娲以泥土仿照自己抟土造人,创造并构建人类社会,又替人类立下了婚姻制度,使青年两性相互婚配,繁衍后代……
在潮汕这片富饶的平原上,人们在这里生活、婚配、繁衍后代……生生不息。
在我们普宁,有个男人终日与泥土做伴,用色料作墨,谱写出自己平凡人生不平凡的章节。他并不是在造人,更加没有传说中女娲娘娘般的伟大,他所做的只是用自己的双肩撑起了一个男人应该承担的责任。
谢叔来自普宁广太,身上带有一股潮汕男人特有的气息,性格沉稳,为人踏实。标配是双喜牌香烟,普通打火机,话不多,爱喝茶。个子不高不胖,但由于工作的原因,有一股结实的劲。就这样一个放在人群中瞬间被淹没的人,用他的双手为我们展示了一项在普宁少见的手艺——塑石景观
其实说到塑石景观,很多人都有看过,大型的如:假山、花园、走廊、假树、凉亭等,小型的如:凳子、鹅卵石路、花架、英石山、云层山、树桩等。谢叔在这一行业摸爬滚打的近三十年,早已游刃有余,据他介绍,一个工程下来,最快的可以在4至5天里面完成,而有些较大型的需要长达1个月以上才能竣工。
在家里选一角落,造一假山,听流水潺潺,再打上漂亮的灯光,既可当美景欣赏,又符合潮汕风水论,流水活财。这是近三十年来较受潮汕人喜爱的景观之一,这种景观也可以称为“塑石景观”。
谢叔玩水泥至今已有40多年,但是真正做塑石景观却只有20多年。十几岁的谢叔便已是一个“灰工”,在潮汕,做“灰工”这一行的男人们,几乎遍地开花。用沙子、水泥灰、和以水按照比例搅拌成砂浆,用它来抹灰砌墙。一天下来,可以从工头那里拿到几块钱。20岁左右的他已经能把潮汕“厝角头”做得令人称赞。
一个偶然的机会,他接触到了塑石景观,这个行业在当时来说还鲜有人接触,虽然做塑石景观的工钱要比“灰工”高上许多,但并非每个人都能够做好这行业,除了本身能够吃苦耐劳之外,更多的还需要自身有足够的悟性和创造力,足够的细心与想象。
目前来说,塑石景观已经遍地开花,但塑石师傅还是比较难找,像谢叔这样的老师傅更是人才难求。谢叔虽然住在广太,但由于工作原因,他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,足迹遍布整个潮汕地区。
塑石是指用水泥混合砂浆、钢丝网或GRC(低碱度玻璃纤维水泥)作材料,人工塑料翻模成型的假山。也有一些是用成块的景观石加以钢丝捆绑,水泥加固而成,每个作品都是师傅们凭想象力和经验创造而来,可以说是独一无二。
我们平时看到的那些假山、小型凉亭、坐椅、小池塘等,这些看起来简单大方的景观,却要经由测量、绘图审稿、注钢筋混凝土柱子、焊接钢骨架、捆扎造型钢筋、盖钢板网、采用高强度砂浆批趟,做塑石表面纹理、着底色、着石色等多道工序才能完成。
从一开始的“灰工”到后来的塑石景观手艺人,谢叔在这条路上已经走了四十多年,对他而言从年轻时的养家糊口为重任,到如今儿女长大成家立业,他已不负韶华,可随时退休赋闲在家,含饴弄孙尽享天伦之乐,但他并没有这样做,还是继续接了许多工程,哪里需要就去哪里,几乎全年无休。
谢叔现仍在这条手工艺人的路上行走着,他说:"其实让我来说,整天和水泥做伴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,毕竟我已经做了几十年了。做塑石,有点像用水泥制造出各种各样的东西,有点像在“玩”。我还想做多二十年。等到做不动了我就退休,在家里抱孙。”